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 百岁诞辰纪念
上世纪60年代初,范用出版了俄罗斯出版家绥青的传记,并给这本书取名“为书籍的一生”。这六个字,何尝不是他自己心灵的写照。这个镇江“洋浮桥”边长大的男孩,从小就在家对门的印刷铺子里玩,识得字后就总往书店跑。他在年少时遇到几位很好的老师,引导他读书与思考。15岁的年纪上,成了出版社的一名练习生。他是真正热爱书籍才投身出版这一行的。从此,他便终生和书生活在一起,为一本又一本好书的出版和传播竭尽心智,忘记其他。
近日,由出版家汪家明倾情撰写的传记作品《范用:为书籍的一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把生命融进书里
上世纪60年代初,范用出版了俄罗斯出版家绥青的传记,并给这本书取名“为书籍的一生”。这六个字,何尝不是他自己心灵的写照。这个镇江“洋浮桥”边长大的男孩,从小就在家对门的印刷铺子里玩,识得字后就总往书店跑。他在年少时遇到几位很好的老师,引导他读书与思考。15岁的年纪上,成了出版社的一名练习生。他是真正热爱书籍才投身出版这一行的。从此,他便终生和书生活在一起,为一本又一本好书的出版和传播竭尽心智,忘记其他。
在办公室与人交谈
也是因着对书共同的热爱,本书作者汪家明与范用成为忘年之交,同岑往来十余年,对他了解很深。为了写这部传记,作者查阅了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所存与范用有关的书稿档案,收集了大量详细具体的史料;同时参考了许多友人的缅怀文章,都是当事人最可信的实录;此前在编辑范用收藏的一千八百多封书信(已出版四卷本《范用存牍》)时,更是见到许多珍贵的资料。于是,在作者温文而扎实的书写中,历史的复杂面如实地铺展开来,范用先生的行状和见地也自然而然地显现在读者面前。
汪家明在范用先生家谈书(2008年10月20日)
承前启后,内外都讲究
从1978年到1986年,这八年,是范用作为出版家、编辑家最为辉煌的时期。书中对这一时期书人书事的记叙也让我们看到,在“文革”之后,老一辈文化人是如何在范用这里找到他们的第二次文化生命。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就与“老三联”有着亲密的关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书并不容易之时,是范用主动地、热情地寻找他们、帮助他们。
范用与杨绛、李黎
1980年,杨绛先生曾为《干校六记》出版事给范用写信,行文中透出急切之情。范用很重视这部书稿,但在当时这样的选题较为敏感。在上书相关领导的报告中,范用写到:“我曾设想三联可以出版一些纪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作‘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范用费尽心思,促成了此书在香港和内地的出版,并在此后推出了一系列“实录”作品,包括杨绛《将饮茶》、陈白尘《牛棚日记》、巴金《雪泥集》、沙汀《睢水十年》等。此外,以《夏衍杂文随笔集》起始的“杂文丛书”,以唐弢《晦庵书话》起始的“书话书”系列,以朱自清《经典常谈》为代表的老版书重印,乃至《寥寥集》《随想录》的出版等等,都是那段时期范用以极大的热忱与使命感不断“寻找”的结果。可以说,范用把三四十年代夏衍、巴金、叶圣陶、陈白尘等一大批文化人的事业和他们在新时期的文化事业连接了起来,与此同时,也把老三联和新三联连接了起来,使新三联有了扎实的文化根基。
陈白尘曾在信中对范用说:“作家获得出版家的爱护和支援,可算一大乐事!兄可谓作家的知己。”范用爱书,爱作者,对作者真心实意地好。除了帮助作者把书稿出版之外,他还要竭尽所能,做出一本“美”的书,讲究用纸,讲究装帧设计。常人无法想象范用拿到一本里外都美的好书时的快乐心情,恨不得晚上睡觉也搂着。例如书中写到,对于巴金先生历时八年所作《随想录》一书,范用可说是精益求精。他亲自设计内文版式和封面,对图版、插页等编排方案也是考虑得具体而细致。巴金收到样书后十分激动,连称“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的”。
巴金给范用的信
人文之光,人情之美
一部好的传记作品,总能立住一个独特、丰富的人物形象。《范用:为书籍的一生》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明、多面的范用。“他瘦瘦的,个儿不高。他做什么都快,看书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就是喝起酒来,慢慢的……他喜欢音乐,经常欣赏有名的乐曲。他也爱唱歌,总是拿着歌本坐在那里哼歌。有时候还把唱的歌录下来,听听自己唱得好不好。”这是范用外孙女小时候的一篇作文,作者别出心裁地引用过来,我们读着真是明朗有趣。书中时可见到这样的亲历者文字,作者巧妙地把它们织入叙事的纹理,描绘出一个活泼泼的范用先生。比如写他吹口哨:“他先到锅炉房打开水,然后到收发室,把送来的所有报刊都看一遍。他看得非常快,看完后把总编室和其他由他分管部门的报刊带走,一手提着暖瓶,一手抱着报刊,一边上楼,一边哼着小曲或吹着口哨,脚步很轻快,非常潇洒。”又比如写他筹备《读书》杂志:“范先生跳起来:‘没什么好说的,翰伯你领头把方向,陈原你博学聪明当主编,杂志放三联出,我负责,我去立军令状!’”写他对书如数家珍:“在闲聊中偶尔提到一本现在不太好找的旧版书时,他每每就会眼睛一亮,说:‘我这里有一本!’然后准确地走到书架某一位置,一伸手就取了出来。”文字中都带着现场感,再配以书中穿插的两百多幅老照片、书影、书信,读来酣畅可感。
20世纪60年代的范用
范用喜欢交朋友,可以说朋友遍天下。《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以相当多的篇幅叙写了范用与田家英、戈宝权、陈白尘、李一氓、王世襄、启功、赵家璧、丁聪、叶浅予、黄苗子等人的交往故事。他以一片真诚和赤子之心,把作者变为朋友,把朋友变为作者。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整个文化界的著名人士都是范用的朋友。此言豪放,但在范用的“朋友时光”中,我们确乎能感受到80年代文化界的气象,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文之光、人情之美。
范用与傅聪
书中有三处写到“流泪”。第一处,写香港作家罗孚1982年经历一大变故,一年后来到北京海淀双榆树住下,虽未明确被限制人身自由,但他安之若素,一住十年。他在北京朋友不多,也自觉不便去找朋友,某天却在三联偶遇范用。“范用上来就拉住罗孚的手说:‘老罗,你住哪里?在哪里?我一直在找你,找得好苦!’那种热情,那种真诚,发自内心,让罗孚顿时老泪纵横。”此次相遇,对罗孚影响至深。第二处,写叶至善在一封信中给范用附了两首手写的歌谱,一首《卜算子》,一首《荆轲》,是给旧诗词配上了西洋曲子。范用大喜,马上按谱放声高歌,唱毕还给叶至善回信详细谈了感想。叶至善阅信后直呼“知音难遇”,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第三处,写范用晚年,他去看望弥留之际的楼适夷和韦君宜,其时楼适夷已不省人事,韦君宜虽还认得范用,却说不出话。“探视出来,在医院门口,他停下脚步,拄着拐杖,泪如雨下……”三处“流泪”,让我们看到风风火火、果敢干练的“范老板”之外一个至情至性的范先生。
“范先生倔强、固执,有时还有点怪脾气,但他真实、真诚,至情至性,为书籍无求无悔奉献一生,对读者、作者亲切细致,全心全意。他是一个难得的纯粹的出版人。”《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也难得地让我们有机会深深地走入范先生的人生场域,感受他高贵的品质,并汲取力量,借以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与道路。
▼
ISBN: 9787108068965 定价:268.00元
著名的出版家范用(1923—2010)在几十年的出版生涯中,精心保存了近2000封与作者的来信,这些作者,多是现当代文化大家,如夏衍、巴金、黄洛峰、叶圣陶、赵家璧、聂绀弩、李一氓、卞之琳、汪曾祺、黄裳等。其中涉书事、文事,还有老友间的“任意闲谈,无所顾忌”,体现出通信人对学问及社会的真知灼见及其人品风范。《范用存牍》即这些珍贵书信的全编,按照“除涉及个人隐私之外,其他内容悉数保留”的原则,共收录1800余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和出版史的宝贵资料。
—END—
打开手机淘宝,进入三联书店天猫旗舰店